高端制造裝備協同創新中心

——————————————————————————


  高端制造裝備協同創新中心于2009年開始籌建,2012年9月在中國工程院揭牌,2013年3月首批通過了教育部實地考察,2014年10月正式認定為“2011協同創新中心”。目前作為學校的獨立二級單位穩步運行。

  中心由西安交通大學牽頭,聯合浙江大學、大連理工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沈陽機床、秦川機床、洛陽軸研科技、大連機床、昆明機床、北京工研精機、華中數控等,在04專項7個創新平臺實施2年多的合作培育基礎上,依據“國家急需、世界一流、制度先進、貢獻突出”的精神,共同組建。

  中心圍繞航天、航空、軍工等國家重大需求,聚焦高速加工與裝備、精密加工與裝備、3D打印、基礎部件與兩機工程等高端制造裝備,完成和凝練了一批重大任務。研發了2.5m齒輪高速高效加工裝備、自動換刀機械手空間凸輪五軸加工中心和六軸磨削中心,打破了禁運和壟斷,獲得國際博覽會金獎,實現了批量化生產;研制了神光計劃非球面鏡加工裝備、神州飛船與嫦娥對接機構加工精密機床、核電精密加工裝備;3D打印裝備用戶已達400多家;在數字化設計、高速主軸、精密光柵、液壓元器件、高端數控系統、智能制造與健康維護等方面取得了初步突破。

  中心聚集了院士8人、千人7人、973首席7人、長江10人、杰青8人、04專項技術總師1人;構建了“1+3+6+n”的科研創新模式,以重大產品任務為牽引,通過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工程技術等各類人才的合理配置,圍繞目標產品開展相關研究工作;實施了裝備制造領軍人才培養計劃,圍繞協同企業重大制造難題,協同高校、協同企業、海外高校3方聯合導師指導,本科4年、研究課程學習1年、企業實踐1-2年、海外1-2年的“4+4”培養模式。

  中心實施了人事、科研、財務等機制體制改革,整合了協同高校與企業的二十余個研究與實驗基地、上千臺/套數億元產值的儀器設備等科技創新資源,制定了共享保證措施。通過協同創新,旨在成為支撐我國高端制造裝備產業核心技術和創新技術的研發與轉移高地,使我國高端機床加工效率提高2-3倍,制造精度從微米級到納米級,3D打印工藝與裝備進入世界前列。通過產學研用協同創新,支撐和引領行業發展,使我國的“高端機床”等高端制造裝備處于國際先進水平,促使我國向制造業強國“第一方陣”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