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制造系統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

——————————————————————————

  機械制造系統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于1989年立項,1995年10月通過驗收并對外開放運行。實驗室依托由西安交通大學機械制造及自動化、系統工程和管理工程三個國家重點學科共同建設運行。實驗室現任主任是李滌塵教授,學術委員會主任是譚建榮院士(浙江大學)?,F有四個研究室:先進制造理論及技術研究室、制造信息化與制造系統工程研究室、裝備制造與集成研究室、先進制造系統的管理與決策研究室。

      實驗室現有在編固定人員66名,正教授58,副教授8人。研究人員中包括中國工程院院士4人,IEEE Fellow1人,千人計劃特聘教授5人,973首席科學家3人,國家杰出青年獲得者5人,長江特聘教授8人,長江學者講座教授1人,教育部跨世紀優秀人才14人,全國優秀優秀博士論文獲得者4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創新群體1個,有3個研究團隊獲得教育部長江學者創新團隊。

      近年來,實驗室圍繞機械制造系統工程的前沿方向和國家需求,在學科前沿研究方面,重點在增材制造、微納制造、生物制造方面開展了具有學科交叉特色的研究工作。在服務于國家需求方面,結合國家科技重大專項“高檔數控機床與基礎制造裝備”(簡稱04專項)計劃,發展高速高效加工、高性能精密測量、高精度裝配等技術,支撐我國裝備制造技術的提升,倡導與實施“服務型制造”,推進制造業從傳統的生產型向生產服務型發展,建立設計制造、網絡服務相結合的服務型制造運行模式和實施方法。相關基礎研究和工程應用形成了本實驗室的發展特色,使得實驗室在國內外保持了良好的學術聲譽和活力。

      實驗室有約3萬平方米的集中實驗室區域,有70多臺大型儀器設備,建立了網上預約的開放服務體系,通過了實驗室資質認證(CMA),為社會提供儀器設備的開放服務。實驗室支撐高端制造裝備協同創新中心和快速制造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發展,參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納米制造”重大計劃聯合實驗室工作。建立了軍工質量保證體系軍工保密體系。通過“111引智計劃”開展“微納制造與納米測試”國際合作,加強了國際合作交流,提升了實驗室的科技創新能力和服務支撐能力。

大樓.png